奏响川商品牌最强音
共同打造川商新名片
助推“川商好物”叫响全球!
由省级相关部门指导的
川商杂志社(川商传媒)主办
“2025川商好品牌”案例发布
暨“2025川商好物”征集活动
9月19日起,已正式启动!
欢迎全国川商川企申报!
主办方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优秀的川商品牌建设案例。海内外各川(渝)商会、省内各异地商会、行业商协会等可积极推荐,全国川商川企可自荐,广大读者可通过案例征集热线028-86969536、“川商”公众微信号、活动相关专题页面推荐川商品牌案例。
共建渠道
近40家海内外商协会助推川商出海
为进一步提升“川字号”品牌影响力,助推川商品牌强势崛起,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四川品牌智慧与力量,川商传媒开展“2025川商好品牌”案例发布活动并同步开启“川商好物”征集活动,旨在大力提升川商品牌辨识度、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、美誉度,助推全国“川商好物”出海。
主办方表示,本次征集活动将依托川商传媒的全媒体矩阵优势,以全方位、多视角宣传川商企业品牌建设成果,激励更多川商重视品牌建设,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“川商好物”标杆产品,进一步提升川商品牌的影响力、创新力,携手共创川商品牌发展的崭新篇章。
此外,主办办还将借助川商传媒长期联络的海外内四川(渝)商会渠道帮助“川商好品牌”“川商好物” 走向全球。截至目前,“2025川商好品牌”案例发布暨“2025川商好物”征集活动获得近40家海内外、国内省级川(渝)商协会协办。大家纷纷表示,将携手努力,为“川商好物”走向全球搭建直通车。
专家访谈
巧借三力
助推“川商好物”走向全球
Q:川商传媒
A:四川品牌孵化园主任、西华大学天府品牌研究院院长、四川营销协会品牌专委会会长 刘晓彬教授
“川商好品牌”“川商好物”如何才算好?出海策略是什么?川商传媒采访了四川品牌孵化园主任、西华大学天府品牌研究院院长、四川营销协会品牌专委会会长刘晓彬教授,他认为广大的川商川企应巧借四川超级IP,巧借渠道,巧借传播,助力“川商好品牌”“川商好物” 走向全球。
Q:如何助力“川商好品牌”“川商好物”走出四川,深耕全国市场并拓展至海外?
A:刘晓彬认为,对此,有两个关键方向可以发力。一方面,要学会借力四川的超级IP,这有助于大大减少品牌推广中的“解释成本”。很多时候,在海外提到四川、成都,不少人可能没什么概念,但一说起熊猫,几乎人人都知道。除了熊猫,如三星堆、九寨沟、自贡彩灯这些自带知名度的四川IP,都可以按照“IP+百业”的思路,与出川出海的商品绑定,借助IP的影响力让消费者快速接受。另一方面,要充分利用好海内外川(渝)商会的渠道资源,渠道建设是商品销售必不可少的环节。通过这些行业组织,企业更容易找到可信的合作渠道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渠道成本,让“川商好品牌”“川商好物”精准地铺到该去的市场,真正送到消费者手中。
Q:如何建设和塑造“川商好品牌”“川商好物”,路径和方法是什么?
A:刘晓彬表示,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,“好品牌”“好物”的关键词只有一点——独特性。但企业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,忽略“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品牌、好物”这一核心,反而执着于价格竞争。企业应专注把自身品牌和产品特色做好,“我们可以帮助企业系统化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和策略,把产品和品牌的独特性打磨出来,通过独特性精准锁定目标消费群体,让其产品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,形成持久的竞争力。”
刘晓彬认为,巧借四川超级IP、四川文化是出海的一便捷方法。川商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类型判断是否需要伴随文化出海,比如卖鱼子酱、卖OEM代加工衣服,不用特意讲文化;但如果是卖四川火锅、回锅肉这类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,就一定要把四川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递出去。
“品牌出海、好物出海,不能忽视的关键点,就是要让生活方式和文化随着商品同步走出去”。刘晓彬认为,海外市场对四川、对川商品牌的认知度还比较低,对熊猫、三星堆等IP却有很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,将这些IP元素结合品牌和产品,能极大减少让海外顾客理解品牌的成本,让“川商好品牌”“川商好物”更快被海外市场接受。